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信息搜索:
网站首页 公司介绍 ERP系统 电子采购系统 电子销售系统 售后服务系统 条码管理系统 管理咨询 成功案例 软件下载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
ERP管理咨询
我们的优势
我们是专业的开发团队
十四年成功经验 成就...
有稳健的人才系统
高素质人才 保障质量...
丰富的项目合作经验
强大的技术支持
严格的保密制度
严防信息流失 保障利...
高素质客服人员
持续服务 用心服务
ERP管理咨询
ERP概念培训
日期:2010/2/28 点击:4382        【返回
从MRP到MRPII 
要更好地理解ERP的概念,必须提到它的前身——MRP和MRPⅡ。 
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不再只是科研单位的专用工具,而是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企业,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同时,西方国家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疯狂增长和繁荣之后,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占据主导地位的汽车、石油、重工等企业,开始使用大型计算机来处理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大量数据统计和运算工作
1965年,针对当时企业出现的供应滞后、交货不及时等问题,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提出了MRP(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通过MRP管理软件的信息集成系统,企业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销、产、供”等实现了信息集成,使得企业在库存管理上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但是,MRP所提出“减少库存”的目标,在企业仍然围绕生产为目标的运作模式下,事实上难以实现。以当时的福特汽车为例,福特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说过,“汽车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黑色”。福特最著名的T系列汽车竟然生产了几十年而未有大的变化,同时,由于企业在围绕“生产”的运作过程中,越来越扩大的规模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过度的生产使得产品堆满了库房
随着60年代经济增长的减缓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为库存而生产的生产方式使得企业背上了沉重的积压包袱,而那些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根据订单而生产的企业迅速崛起。到了80年代,企业开始通过对整个内部供应链的监控和计划来指导生产,以面向市场为管理中心,随时了解和控制产品的最终成本,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的概念以及相应的软件应运而生。 
MRPⅡ最主要的进步在于,它实现了业务数据同财务数据的集成,同时将JIT(Just In Time,意为“即时”)的运营模式和MRP的计划模式进行了整合,改变了财务信息严重滞后于生产信息的现象,并成为指导和修正生产活动的标准,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盈利的总体目标。在MRPⅡ中,强调了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等资源的全面管理,把制造企业归类为不同的生产方式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等来管理,每一种生产方式类型都对应一套管理标准。
ERP的出现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 
首先,全球冷战时代结束,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其次,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开始起飞,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另外,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使得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市场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变化。由于这些变化,企业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已经不能单纯靠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相反,一些规模虽小但信息灵通、反应敏捷、供货及时的企业表现出了勃勃生机,“大鱼吃小鱼”变成了“快鱼吃慢鱼”。 
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过去单一的生产模式变成了混合型的生产模式,MRPⅡ在应对这些复杂和多变的混合生产时,已经无法准确地适应企业的管理需要了。并且,由于MRPⅡ是通过对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相比起更加快捷的互联网来说显得及时性较差,只能实现事后控制。同时,企业越来越强调利润控制的作用,因此简单的财务数据和生产数据的集成,已经无法满足管理控制的要求。 
1990年前后,ERP逐渐取代了MRPⅡ,成为主流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ERP是什么? 
ERP的正式命名是在1990年,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在当时流行的工业企业管理软件MRPⅡ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估MRPⅡ的内容和效果的软件包,这些软件包被称之为ERP。从最初的定义来讲,ERP只是一个为企业服务的管理软件,在这之后,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公司SAP在20多年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上,对ERP的定义提出了革命性的“管理+IT”的概念,那就是: 
1. ERP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 
2. ERP使得企业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利润”,这种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企业扩展到了其他不同的行业; 
3. ERP从满足动态监控,发展到了商务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系统,变成了真正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 
4. 从软件结构而言,现在的ERP必须能够适应互联网,可以支持跨平台、多组织的应用,并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数据、业务逻辑接口。 
因此,我们今天说的ERP,通常是基于SAP公司在1990年以后的定义来说的。所谓ERP,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

ERP核心——IT应用与数据处理的高度集成 
ERP本质=管理+IT 
实施成功率是检验ERP品质的重要标准 
随着WTO的加入和新一轮信息化浪潮的掀起,企业引入ERP的信心和决心空前高涨。由ERP带入世界领先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似乎在一夜之间拉近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让我们触摸到了世界经济跳动的脉搏。 
然而,面对国内企业对ERP的热切需求,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厂商SAP却一再提醒,企业要避免盲目上马ERP项目,而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特点和需求来整体考虑;尤其是一些老牌国有企业,企业本身存在着许多顽症固疾,如果不从企业的整个生产和管理流程上重组和再造,指望一个ERP就一步登天是极不现实的。ERP当然不是神话,但也决不是像某些人说的“ERP已经过时了”“ERP II出来了”云云。那么,什么是真正的ERP,ERP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呢? 
ERP核心 
一个真正、优秀的ERP软件产品,除了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外,软件本身的技术设计和架构是整个ERP的基础。如果没有功能先进、结构优异的软件设计艺术,ERP系统就只能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漂亮外壳。虽然SAP、Oracle等不同的ERP产品各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但是总结起来,ERP的核心技术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完整、强大、开放的功能模块 由于企业管理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需要实现的管理目标也很多,ERP系统的结构设计相应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SAP在提出ERP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复杂应用环境,采用了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思想。用户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应用模块,也可以选择不同供应商的产品,而ERP应该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便于厂商引入第三方软件或后续开发
二、数据采集和自动处理功能 对企业来说,数据采集和归档是整个ERP系统启动的基础,离开了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收集,企业就不可能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模型,也就不可能对数据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三、智能化的商务应用层与数据库和显示层的连接和集成 虽然不同的ERP厂商具有不同的架构和特点,但核心一定包含了数据库、应用和显示这三个部分。SAP的ERP产品R/3系统独有的三层结构,即最底层的数据库服务器、中间层的应用服务器和最上层的显示层,它的出色和成功之处在于将所有的商业智能设计都包括在中间的应用服务器层,而与底层数据采用的是哪一家的产品、显示层是基于客户端还是浏览器无关。 
四、先进、合理的企业流程建模和模型 对企业来说,建立业务流程模型关系到整个ERP的成功与失败,一个优秀的业务流程模型可以极大地优化和帮助企业成功实施ERP,相反,一个与真实业务流程不相符的模型往往也是ERP失败的开始。可见,业务建模必须建立在大量、丰富的管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SAP通过30年来为全球21个行业、17500多家客户服务的经验,在SAP的产品库里可以迅速找到与用户最相似、最适合的业务模型。这是一些在ERP领域里只有一两年历史的ERP厂商所无法比拟的。 
管理+IT 
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表明,企业信息化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管理思想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一个真正的ERP软件产品,应该是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软件。编程、数据库和硬件网络等IT技术可以为企业管理作技术支持,但却取代不了ERP的核心作用——“管理”。 
回顾ERP的起源及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IT只是ERP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支撑,真正的核心是“管理思想”。在管理与IT技术完美结合方面,SAP公司是一个典型的例子——30年丰富的行业和企业管理经验。在为世界500强中的80%以上的企业服务过程中,SAP吸收了各行业中优秀企业的管理精华,并通过不断实践和检验成为“最佳业务实践”,因此,SAP在为同行业的其它客户服务时,的确能够提供较好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 
实施成功率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国内企业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加强管理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尽快与世界企业接轨。事实上,早在20年前,一部分机械、汽车等国内企业就已经开始接触MRPⅡ了。但由于当时的企业体制所限,加之MRPⅡ应用范围的局限,企业实施MRPⅡ的主要是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缺乏企业决策层和管理人员的支持,“MRPII在中国的20年间,鲜有成功的例子”。 
直到1995年SAP进入中国之后,其倡导的ERP在区别于传统MRPⅡ概念上才有了实质性的突破,ERP提出了全面企业管理的新思路。因此,对于各行业的中型和大型企业来说,优秀的ERP厂商提供的是一套集成的全面管理的有力工具。他们在中国实施ERP项目时,能够将积累了30年的21个行业经验与用户分享,把用户带入世界级企业行列。有人戏称SAP的产品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准会员证,”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目前,中国的一些最优秀的企业,如中化、海尔、联想、红塔、一汽大众等各行业的领先企业,都正在使用着高端ERP产品并从ERP的实施中得到越来越大的益处。 
据清华大学最近针对一家全球著名的ERP厂商的中国用户做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其在中国的ERP实施成功率为97%以上。恰恰与某些口头挂满一堆“技术”名词,却缄口不提ERP能否成功、成功有多少的一些ERP厂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虽然大家都打着“ERP”的旗号,在不同的产品宣传、悬殊的价格落差的背后,ERP是否成功实施的差异更是令人吃惊。 
因此,真正的ERP产品是在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基础上积累而来的,它既是管理科学与IT技术的完美结合,也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关键。比较于各类中小企业管理软件产品,有些ERP产品的价格确实不菲,但是它的价格也充分体现了它的真正价值
ERP的六大核心思想
作为ERP的前身,MRP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90年代初发展成为MRPⅡ。90年代中期,中国企业知道了什么叫ERP,但到了90年代末,虽然国内已有企业开始实施这一先进系统,但真正理解了ERP思想的企业却不是很多。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ERP首先应该是管理思想,其次是管理手段与信息系统。管理思想是ERP的灵魂,不能正确认识ERP的管理思想就不可能很好地去实施和应用ERP系统。那么,ERP的管理内涵是什么?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业内人士,笔者试从以下六大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给企业一些有益的启示。 
帮助企业实现体制创新 
新的管理机制必须能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ERP帮助企业实现体制创新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其特点在于能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并保证每个员工都自觉发挥最大的潜能去工作,使每个员工的报酬与他的劳动成果紧密相连,管理层也不会出现独裁现象。 
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它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个人行为或表层上的一个组织动作,而是从思想上去剔除管理者的旧观念,注入新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国外的ERP产品还是本土的ERP产品,关键看其管理思想是否新颖又实用,并且不脱离现实。必须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企业中的确存在捧着“金饭碗”要饭的情况,即企业花巨资购买并实施了ERP系统,但却发挥不出该系统的作用,也就是说买而不用。这样,不要说实现企业体制管理创新,连企业基本的信息化也很难实现。 
“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笔者不禁要问,什么叫“以人为本”?是不是企业以人为主导作用,就叫做“以人为本”?这种解释应该没有错误,但太笼统,会给企业员工造成模糊不清的认识。ERP的管理思想认为,“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仅靠员工的自觉性和职业道德是不够的。因此,应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在此基础上,给每一个员工制定一个工作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员工的奖励标准,使每个员工都必须达到这个标准,并不断超越这个标准,而且越远越好。随着标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必然跟着提高。这样“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就不会成为空泛的教条
把组织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 
ERP吸收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的管理思想,他把组织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要求人们之间的合作。在ERP的管理思想中,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应用ERP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结合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信息交流沟通系统,这一系统能保证上级及时掌握情况,获得作为决策基础的准确信息,又能保证指令的顺利下达和执行。 
这样一种信息交流系统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组织存在与发展的首要条件,其后才谈得上组织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另外,在运用这一系统时,还应当注意信息交流系统的完整性。 
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 
ERP基于MRPⅡ,又超越了MRPⅡ。ERP系统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SCM),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以供应链为核心的ERP管理系统。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以制造业为例,供应链上的主要活动者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与零售商和最终用户。 
以SCM为核心的ERP系统,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给有关企业带来了显著的利益。SCM从整个市场竞争与社会需求出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重组与业务的重组,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运转的效率和有效性,消除了中间冗余的环节,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延误。 
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前台重要支撑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过去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由于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客户身上,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等理念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信息科技的长足发展从技术上为企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ERP系统在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管理基础上,增加了客户关系管理后,将着重解决企业业务活动的自动化和流程改进,尤其是在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客户关系管理(CRM)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有形和无形资产),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应用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其目标是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改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 
实现电子商务,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化企业管理思想的出现,ERP也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网络时代的ERP将使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所引起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它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行业化和本地化的特点。 
电子商务时代的ERP将围绕如何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如何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来迎接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它支持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企业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和工作方式(并行工程和协同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他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运营的网络化、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商务时代的ERP系统还将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及信息集成技术,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以支持产品协同商务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借助IT技术,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但如果ERP一味固守原有的管理思想,只停留在企业内部流程的管理上,将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资源优化及企业间协同发展的需要。由于IT技术与现代管理思想的不断发展,业内有些人士认为ERP过时了,CRM将应运而生,并有取代ERP之势。实际上,CRM的价值在于突出了客户服务与支持、销售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它完全可以被视为广义ERP系统的一部分,两者完全可以形成无缝的闭环系统,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走近ERP
1998年,随着各媒体的大量报道、各种研讨会的频繁召开,ERP的宣传像阵阵飓风一样席卷神州大地。耳濡目染,各行各业、各类人士似乎都觉得自己与ERP有关。与此同时,原来的MRPⅡ软件改头换面变成了ERP,原来没有相关产品的厂商也在一夜之间推出了自己的ERP软件。才用上财务软件、知道MRP、MRPⅡ,又来了ERP,ERP到底是什么? 
对ERP的再认识
我们先了解一下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 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当时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 
· 60年代的时段式MRP: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 (物料需求计划)理论; 70年代的闭环MRP: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MRP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 
·80年代的MRPⅡ: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MRPⅡ理论。 
· 到了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解释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ERP已经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1. 一个供需链管理的完善过程 不论是最初的库存管理,还是后来的采购、生产、销售的管理,再后来的财务、工程技术的管理,企业外部资源的管理等等,都是针对企业供需链的管理而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2. 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企业管理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越来越紧密。计算机技术成了实现它们的必要工具,计算机软件是它们的主要载体。
3. 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 整个理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相关技术的进步,一步步发展起来。 
国人对ERP理解的误区
ERP的发展虽然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但在认识上已经有许多误区,ERP的思想和产品真正为广大企业所理解,还需要作长期的努力。如何正确理解ERP的思想,消除理解上的误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就目前社会上常见的对ERP理解上的一些误区作一分析。 
1. ERP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对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的理解不能单凭国界来取舍,ERP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断实践、总结发展起来,目前仍在西方的许多企业中被使用,事实证明它确实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虽然东西方国情不同,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同,例如,我国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限制了采购、生产、销售计划的顺利实施;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了不正当竞争、合同意识淡薄、拖欠货款现象严重。但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同样培育了我们自已特有的管理文化,比如"全员管理"和"以人为本"。其实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国外管理思想中可借鉴的地方,洋为中用,客观地理解ERP思想。 
2. ERP是医治企业的良方妙药 不是任何企业,只要上ERP项目,就可像有些资料中描述的那样,降低库存20%~35%,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5%~40%,加班减少50%~90%……企业就像人一样,有其生存、发展的全过程,也有其不同于其他企业的问题和特点,因此不同的企业使用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实施ERP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运用不当或选择有误就很可能失败。因此,企业在作出决策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对症下药,选择真正适合自己企业的软件。 
3. 中国企业还没有发展到使用ERP的阶段 进入90年代,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门大开,国内企业面临进口产品的全面竞争。具有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三大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款款而至,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地变革。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换,丢掉了"等"、 "靠"、 "要" ,企业亟需自善其身,中国企业犹如一艘艘远洋的轮船,从波澜不兴的湖泊驶向充满惊涛骇浪的海洋。市场竞争的残酷,给我们的企业家留下了深刻印象。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有其发展的环境和应用的基础,而且目前还在不断地完善。中国企业因为所处环境不同,没有与ERP完全适合的应用基础,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ERP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管理水平,更不应该用消极的态度等待所谓的"使用ERP的阶段",而应该积极地研究、分析,创造条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 
4.只有ERP才是先进的管理思想 ERP只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中的一种,而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思想,如来自日本的JIT(Just-In-Time)、来自德国的西马克粗计划系统、美国的最佳生产技术(OPT--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等等,每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其产生的市场需求和应用环境。了解了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对ERP的认识也就更加明了。我们即不能成为ERP的崇拜者,认为它是神秘的、无所不能的,也要看到它可利用的地方,客观地认识、评价ERP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从中找到国内企业管理发展的道路。 
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使用通常是从使用财务软件开始。财务软件在中国推广、发展有10多年的历史了,而目前国内财务软件的普及率仅占8%~10%。从国外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它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更何况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计算机普及率还不高,绝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方法还仅限于通过最高库存、最低库存、安全库存、再订货点法等国外40年代所采用的方法管理库存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企业直接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来管理企业,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当务之急,就是通过相应的企业管理软件按步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企业改善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从最容易实现的财务处理开始,过渡到对供需链业务的管理,再到资源计划、决策支持等,而这一切都是密切相关、环环相连的。如果基本业务的处理数据还不准确,如库存记录不够准确,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业务没有得到实时监控,全面企业管理的基础没有打好,则建立在这些数据之上的资源计划、决策支持就无从谈起。作为企业家们不能急,也不能等,而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分析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一步步实现全面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

ERP的主要功能模块简介
以往我们总是以某个产品为背景来介绍ERP系统,但是由于各个厂家产品的风格与侧重点不尽相同,因而其ERP产品的模块结构也相差较大。对于初次了解ERP的读者来说,有时可能会觉得弄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ERP系统。所以,在这里,我们想撇开实际的产品,从企业的角度来简单描述一下ERP系统的功能结构,即ERP能够为企业做什么。它的模块功能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这才是我们叙述的重点。
 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功能模块以不同于以往的MRP或MRPII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这里我们将仍然以典型的生产企业为例子来介绍ERP的功能模块。
 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另外,要特别一提的是,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的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ERP厂商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了ERP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功能,我们也会进行一下简要的介绍。
财务管理模块
 企业中,清晰分明的财务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ERP整个方案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它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繁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帐、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
 1.总帐模块: 它的功能是处理记账凭证输入、登记,输出日记账、一般明细账及总分类账,编制主要会计报表。它是整个会计核算的核心,应收帐、应付帐、固定资产核算、现金管理、工资核算、多币制等各模块都以其为中心来互相信息传递。
 2.应收帐模块: 是指企业应收的由于商品赊欠而产生的正常客户欠款帐。它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帐龄分析等功能。
它和客户订单、发票处理业务相联系,同时将各项事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导入总账。
 3.应付帐模块: 会计里的应付帐是企业应付购货款等帐,它包括了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帐龄分析等。它能够和采购模块、库存模块完全集成以替代过去繁琐的手工操作。
 4.现金管理模块: 它主要是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了对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在ERP中提供了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和现金有关的功能。
 此外,它还和应收帐、应付帐、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
 5.固定资产核算模块: 即完成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对目前固定资产的现状有所了解,并能通过该模块提供的各种方法来管理资产,以及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它的具体功能有:登录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计算折旧,编制报表,以及自动编制转账凭证,并转入总账。它和应付帐、成本、总账模块集成。
 6.多币制模块: 这是为了适应当今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币结算业务的要求增多而产生的。多币制将企业整个财务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各种币制来表示和结算,且客户订单、库存管理及采购管理等也能使用多币制进行交易管理。
多币制和应收帐、应付帐、总帐、客户订单、采购等各模块都有接口,可自动生成所需数据。
 7.工资核算模块: 自动进行企业员工的工资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它能够登录工资、打印工资清单及各类汇总报表,计算计提各项与工资有关的费用,自动做出凭证,导入总账。这一模块是和总帐,成本模块集成的。
 8.成本模块: 它将依据产品结构、工作中心、工序、采购等信息进行产品的各种成本的计算,以便进行成本分析和规划。还能用标准成本或平均成本法按地点维护成本。
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
财务计划:根据前期财务分析做出下期的财务计划、预算等。
财务分析:提供查询功能和通过用户定义的差异数据的图形显示进行财务绩效评估,帐户分析等。
财务决策: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中心内容是作出有关资金的决策,包括资金筹集、投放及资金管理。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这一部分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同时各个原本分散的生产流程的自动连接,也使得生产流程能够前后连贯的进行,而不会出现生产脱节,耽误生产交货时间。
生产控制管理是一个以计划为导向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首先,企业确定它的一个总生产计划,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生产部门以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等。
1.主生产计划
 它是根据生产计划、预测和客户订单的输入来安排将来的各周期中提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它将生产计划转为产品计划,在平衡了物料和能力的需要后,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的进度计划。是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总活动的安排,是一个稳定的计划,是以生产计划、实际订单和对历史销售分析得来的预测产生的。
2.物料需求计划
在主生产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最终产品后,再根据物料清单,把整个企业要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转变为所需生产的零部件的数量,并对照现有的库存量,可得到还需加工多少,采购多少的最终数量。这才是整个部门真正依照的计划。
 3.能力需求计划
它是在得出初步的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将所有工作中心的总工作负荷,在与工作中心的能力平衡后产生的详细工作计划,用以确定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否是企业生产能力上可行的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是一种短期的、当前实际应用的计划。
 4.车间控制
这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作业计划,是将作业分配到具体各个车间,再进行作业排序、作业管理、作业监控。
5.制造标准
在编制计划中需要许多生产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就是制造标准,包括零件、产品结构、工序和工作中心,都用唯一的代码在计算机中识别。
a零件代码,对物料资源的管理,对每种物料给予唯一的代码识别。
b物料清单,定义产品结构的技术文件,用来编制各种计划。
c工序,描述加工步骤及制造和装配产品的操作顺序。它包含加工工序顺序,指明各道工序的加工设备及所需要的额定工时和工资等级等。
d工作中心,使用相同或相似工序的设备和劳动力组成的,从事生产进度安排、核算能力、计算成本的基本单位。

价格总览 | 代理加盟 | 咨询反馈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昆山贝佳思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2001-2019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3358052698 客户服务邮箱:86271070@QQ.com
E_mail:市场部:biz@ksuerpcn.com 技术部:bill@ksuerpcn.com 电话:0512-57761090 地址:中国·江苏省昆山市北门路北门都市汇1205-1206  苏ICP备10001017号-1